当前所在位置: 金客网主页 > 科技 > 正文 >

手机公司倒闭了将近60%,仅仅因为忽略了一个常识!

2021-01-31 07:17:08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摘要在经历了2G、3G手机之后,从2014年4G牌照发放开始,我国的手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。将深圳

在经历了2G、3G手机之后,从2014年4G牌照发放开始,我国的手机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期。平稳的发展期,对于一线手机企业来讲是最大的红利期,OPPO、VIVO、华为、小米等一批手机企业抓住时机,迅速加快发展步伐,大力研发生产4G产品,抢占了国内手机市场80%以上的份额。在市场守恒定律的作用下,同时导致一大批中小型手机公司销量迅速萎缩,近60%的公司濒临倒闭或已经倒闭。

OPPO、VIVO、华为、小米等一线品牌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攻城掠地,无疑就是一场强力的台风,把其他没有根基、没有力量依靠的小型手机公司,如同浮萍一样,吹得不知所踪;但台风过后,能够遗留下来的,就是真正把根扎得很牢、长期对市场台风来临未雨绸缪的公司,我们称之为手机业内的劲松。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,是什么原因,让这些手机公司变成“浮萍”,又是什么原因,造就了手机行业难以推倒的“劲松”?

将深圳的一些手机公司拿出来比较之后(暂不具体说出公司的名称),我们会发现,“浮萍”与“劲松”之间的区别,就在一个“有根”,一个“无根”;而手机企业的根,正是产品的品质。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“常识”,但这个“常识”,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手机公司当中,却显得十分稀缺。

无根的“浮萍式”公司,基本延用了原来山寨时期的做法:日常公司开会研究的课题无非两方面:一是看一线品牌近期即将推出什么新品,有没有可以抄袭的外观或者工艺;二是看产品成本能做到什么价格,越便宜越有优势,以便于销售人员招商下货。而公司里负责产品研发的工程师,正常情况不会超出五个人!!有的工程师一个月内可以研发出一款产品投入生产;有的工程师一个人负责多款产品的研发生产;有时为了把某品牌的一个外观尽快抢先抄袭出来上市,一切以压缩时间、提前出货为准,至于产品品质,基本没有严谨的测试,基本依靠终端零售反馈问题,做到边卖边改,而等到品质到位时,这个产品也基本要面临下线了。

笔者称以上的做法为:“只抄外观、只重新潮、不重品质”的“短平快”行为。在市场不成熟、消费者不理性时期,这样子做的手机公司,确实可以赚到快钱,但在今时今日的市场环境下,根本就行不通。

(对于无根的“浮萍式”公司,笔者于此不方便指出具体的品牌名称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请勿对号入座。)

那有根的“劲松式”公司,又有哪些?他们的做法又是如何呢?笔者以为,他们能够抵抗住风暴,并没有什么特殊技能,也就是按照企业管理的常识在做事而已。在这些公司的管理者眼中,深知产品品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生命,脱离根本去谈末端的营销之道,盲目地鼓动销售提高业绩,这些都是不符合常识的,是典型的本末倒置。他们抓住品质这个根本点,扎扎实实地研发做产品,只有在保证品质的基本上,才去谈产品创新,才去抓销售业绩。在这样的公司里,工程技术人员的配置,比营销等其他部门的人员都要多得多。

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梁文道先生写了一本命名为《常识》的书,他在前言中提到:“该书所集,卑之无甚高论,多为常识而已。若觉可怪,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。”每当看到我们这么多的手机企业,流程混乱、产品差却加强推广、沟通无效……诸如此类,对常识视而不见,真的很可怕,也很可悲。治企别无良方,回归简单,回归常识吧!

推荐阅读:西宁热线

相关滚动